金融科技教师参加第一届普惠金融、金融科技及可持续发展年会

发稿时间:2023-11-13

11月11日,第一届普惠金融、金融科技及可持续发展年会在浙江工商大学下沙校区成功召开。会议由浙江工商大学和杜伦大学联合主办,浙江工商大学泰隆金融学院和杜伦大学商学院共同承办,浙江工商大学金融学院(浙商资产管理学院)、浙江工商大学共同富裕研究中心、之江实验室金融科技中心协办。会议以“普惠金融、金融科技及可持续发展”为主题,围绕普惠金融、共同富裕、金融科技等领域展开探讨,来自50余所国内外高校的专家学者共120余人参与了本次会议。我院金融科技学科带头人应益荣教授和金融科技系主任王一诺老师出席了本次会议。


本次会议邀请了5位国内外知名经济学家和行业专家,发表主旨演讲。芝加哥大学讲席教授何治国通过对中国沪港通中所有托管机构的跨境持股数据进行分析,指出中国内地业内人士更倾向于通过沪港通迂回交易来规避穿透式监管。在对北向投资者身份识别监管改革后,内幕交易与北向资金流之间的相关性下降,北向资金流的回报可预测性也随之下降,这种可预测性降低在声望较低的境外托管机构和交叉经营的内地托管机构中尤为明显。

杜伦大学常务副校长基兰·费尔南德斯(Kieran Fernandes)教授从游戏化概念入手,探讨了游戏化在多代产品问题中的应用,其中包括人际沟通、创新民主化、直接和间接网络效应以及消费者与企业的异质性。在英国东北部一直处于创新前沿的背景下,本研究确定了良好的区域创新实践,并描绘了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全球市场中促使英国东北部成为创新生态系统的全球模式和趋势。

伦敦玛丽女王大学国际金融学教授Sushanta Mallick 指出,2009年的监管改革更有利于国有企业获得贷款支持,而民营企业只能被迫选择影子银行贷款,民营企业在无法通过正规银行贷款后,将高度依赖影子贷款,其业绩、投资增长都会下降和违约概率上升。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金融学教授石劲利用中国一家知名金融科技公司的一组贷款申请数据和借款人的手机短信数据,发现从目标贷款机构获得贷款后,其他贷款机构向借款人发送的营销信息数量会明显增加,这些促销信息会导致借款人申请新贷款、花费更多资金、更有可能拖欠新贷款。这种债务陷阱除了造成借款人财务困境之外,还会产生负面的社会外部效应,而这种效应对于金融知识水平较低、信贷渠道传统和社会保险较低的借款人来说更为明显。

浙江泰隆商业银行副行长徐耀博士从目前中小银行面临的困境、普惠金融的要求、中小银行发展普惠金融的解决方案和泰隆模式的复制四个方面探讨了普惠金融背景下中国中小商业银行的可持续发展问题。指出,当前商业银行外部环境发生了变化,传统金融路径越来越窄,因此,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是中小银行的必然趋势,要想服务小微客户,中小商业银行需要解决好控制服务成本、降低信用风险和提高运营效率这三个核心问题。

本次为专家学者共议普惠金融、金融创新领域热点问题、共谋金融学科发展、共策金融人才培养搭建了高水平交流平台。本次会议是一次思想的盛宴,也是对探索普惠金融创新、促进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实践。我院金融科技老师扩展了思路,加深了对金融科技方向前沿内涵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