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青春之火,点亮民主法治之梦——崇明区人大常委会、上外贤达学院举办“走进人大”活动

发稿时间:2024-11-11

今年是人民代表大会成立70周年。为深入贯彻全过程人民民主重大理念,11月8日上午,崇明区人大常委会、上外贤达学院聚焦法治政府建设主题,举办“走进人大”活动,增强学生国家意识、民主意识和法治意识,以青春之火点亮民主法治之梦。  

零距离感受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欢迎同学们走进人大,了解人大”。活动开始,青年大学生们观看了区人大常委会《抚今忆往70年》专题宣传片,通过《回望来时之路》《为民履职之路》《寄语未来之路》三个篇章展示,引导同学们共同回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崇明萌芽、诞生到发展的历史脉络,系统了解崇明人大及其常委会在各个历史时期依法履职的生动实践,聆听人大代表责任在肩、人民在心的履职故事,深刻领悟民主法治发展进步的历程。

“这是我人生第一次如此近距离感受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让我备受触动和激励。作为法律专业学生,我的心里始终有一个民主法治梦。今天,感觉离自己的梦想更近一步。在这神圣庄严的氛围里,也让我更深刻明白了,作为一名法学生,今后一定要积极培养民主法治精神, 将‘青春梦’和‘我的梦’融入‘中国梦’。”张可心同学说。

“大思政课”在人大课堂中活起来

随后,贤达学院徐开元老师以《人大制度七十年:历史、逻辑与发展》为主题,聚焦人大制度的若干历史时刻、人大制度构建的基本政治逻辑、人大制度的发展展望三个篇章,给同学们上了一堂富有深度和内涵的思政课,引导大学生进一步深刻认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显著政治优势,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信心和决心。

  在活动中,学生“代表”们还模拟了投票表决、宪法宣誓等场景。

“铮铮誓言,字字千钧。”作为宪法宣誓领誓人的曹泽飞心情格外激动,“学习宪法、了解宪法不仅是法律知识的积累,更是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的培养。通过模拟宪法宣誓,我深刻感受到宪法的权威,法治的力量。”

“青年大学生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是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最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通过今天‘走进人大’大思政课实践教学,让理想信念的种子更好在青年学子心中落地生根。”徐开元老师说。


经过前期的充分调研和准备,学生们围绕听取和审议法治政府建设情况的议题,模拟召开人大常委会会议。

姜惠敏“代表”所在的小组围绕加强法治培训、提高依法行政能力,提出要开展分层分类培训,既侧重宏观法治理念的培育,在服务意识和法治观念上下功夫,也侧重法治理念与实务操作相结合,推动基层干部成为驾驭工作的“行家里手”。在组织方式上,要突出学员主体地位,细化培训计划,形成一个完整的培训体系,让培训的效果真正显现出来。

针对建设世界级生态岛和深化法治政府建设有机结合的问题,杜千蕾“代表”总结了本组的智慧,提出要强化世界级生态岛法治保障体系建设,聚焦“东滩候鸟栖息地上海首个世界遗产”保护、废弃物综合利用、生态产品如何实现价值转化等领域加强研究,制定更加严格、更有操作性的规范性文件,为擦亮“世界级生态岛”绿色名片提供法治保障。

王佳敏“代表”对如何完善法律援助工作进行了调研,结合调研所思,提出:在硬件方面,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资源配置,让更多的基层群众在“家门口”享受到优质便捷的法律服务;在人才问题上,要实施更加积极开放有效人才政策,并加强与本区高校的合作,坚持“校地”共建机制,共育应用型法治人才。

此外,学生“代表”们还从加大法律法规宣传力度、优化营商环境、完善行政决策制度、强化政务信息公开等方面积极建言献策。

华东政法大学沈福俊教授对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全面推进法治政府建设进行了讲解,并对同学们的发言作了点评。“要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进一步培养独立思考能力和批判性思维。”沈福俊教授对“走进人大”在民主法治教育“实践导向”作用方面有着更深的感悟:“注重在实践中学真知、悟真谛,透过实践加深对法学理论的理解,透过实践学会法学理论的运用,才能更好地服务社会、推动法治建设。”

上外贤达学院赵荣善书记表示:“结合‘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将课堂搬进区人大常委会会议室,同学们近距离、沉浸式感受民主与法治的温度和力量。希望同学们能够学有所思、学有所悟、学有所行,更加坚定制度自信,树立远大理想,强化责任担当,勇做合格的时代新人。”

未来,区人大常委会将以助力上海打造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最佳实践地为契机,用好“走进人大”这一宣传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展现全过程人民民主、密切联系人民群众、传递民主法治力量的窗口,不断探索打造全过程人民民主“崇明样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