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8月30日至31日,全国外国法制史研究会第三十八届年会在哈尔滨召开。本次年会由黑龙江大学法学院与华东政法大学涉外法治研究院联合承办,以“区域国别法的历史与当下——以东北亚地区法律的多元发展为中心”为主题,吸引全国200余位学者参与。我院法学系教师胡晓出席会议并获选研究会第十一届理事会理事。
会上,胡晓老师以《“中华民国第一次重大交涉案件”的外交斡旋、司法突围与舆论宣传——基于“苏佑泰”案私诉审理的深描》为题作了主题发言。通过对1912年上海公共租界日本人杀害华人苏佑泰案的深度解析,借助深描方法分析“苏佑泰”案的交涉文书、司法细节与报刊舆论的互文性,个案背后交织与外交、司法、舆论场域的法律文化网格意义得以阐释。对此,他认为,本案公诉一审前,日方驻沪领事署的“秘密预审”、证据需加盖日方领事证印等利用“现代司法程序”刁难的背后,实为近代日本在华“治外法权”在实践层面由管辖权剥夺到观审权否认的扩张。直至受害人之父、长兄到厅援引“附带私诉律”提出损害赔偿请求后,中方才从被动应对转向主动利用“现代司法”。“私诉制”作为弱主权国家在司法层面突围的能动尝试,为之后华洋诉讼的交涉提供了程序参考。新式政府通过外交途径为国民聘请律师辩护、力争高额损害赔偿保障国民权利的“努力叙事”与司法主权宣示,形塑了民初舆论场域“司法现代性”的官方话语。
河南工业大学李耀跃教授、华东政法大学苏彦新教授在评议中指出,该研究在近代司法主权抗争史与跨法域研究方法论上具有双重学术价值。胡晓老师此次当选理事会理事及学术发言,标志着其研究成果获学界广泛认可。